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办学条件如何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坐落在中国海洋大学三大主校区之一的浮山校区。经济学院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924年中国海洋大学前身私立青岛大学成立时就建有商学科,1983年设立了经济管理专业,1992年成立了经济贸易学院,1996年经济贸易学院冠名为海尔经贸学院。1998年9月,海尔经贸学院由鱼山校区迁至浮山校区。2001年12月,在全国高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根据学科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重组,海尔经贸学院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进行划分调整,经调整组建了新的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同时又是一个年轻的学院。在多年的积淀、发展的基础上,在组建后的四年来,学院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适合中国加入WTO后的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学院以贸易专业和金融专业为主线,立足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岛及其国际贸易和港口经济服务的宗旨,建立了新兴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同时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大背景下,设置了国内唯一的海洋经济学本科专业,从而逐步建立起拥有四个本科专业和五个硕士学位、MBA专业学位授予点的学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经济学院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两个系、五个研究所,青岛应用经济研究中心挂靠经济学院。学院拥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海洋经济学4个本科专业和金融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5个硕士点,并拥有MBA专业学位授予权,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国家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骨干单位。经济学院近几年承担和完成国家863、908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以及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近30次。同时经济学院的很多专家承担着地方政府和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大量委托课题,为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同时,学院将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省委、青岛市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青岛市政府调研室以及山东省、青岛市发改委、山东省、青岛市外经贸厅、局等经济部门的合作,积极争取承担有关山东省、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研课题。学院教师近年来在《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财政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新华文摘》等国家级报刊、海外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和转载有影响的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8部。全院现有教职工43人,行政人员8人;教师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7名讲师、助教2名;博导一名、硕士生导师26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85%。所有教师中,非海大毕业的教师有28人,其中大多数教师均来自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30%的教师具有留学经历。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教师4人,35-45岁24人,35岁以下7人。形成了以老带新、年富力强、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师资队伍。学院长期坚持开放式办学,已与国内外部分著名高校经济院系的一流学科和一流学者建立了稳固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并将在中德、中韩等国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内和国外著名大学建立学术联系,形成稳定的师资交流、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并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强该院的经济学科建设。学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各类经济实体、企业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实际业务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已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完善,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方法等的改革和创新,致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以及朴实、严谨、友善人格的经济方面的专门人才。学院每年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各种非学历教育生的优秀人才。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总数已达22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76人,全日制本科生690人,另有各类在职教育学生1200余人。多年来学院已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青岛市和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十一五”规划目标明确,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以及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指导下,将继续坚持“重特色、保质量、先做强、再做大”的学校发展战略,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战略重点和目标,以需求为导向,遵循“厚重经济学科基础、突出海洋经济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尊重经济学科发展规律,致力夯实经济学科基础,搭建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围绕海洋科学和海洋经济这个大学术环境,努力形成若干特色优势学科。通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学院力争在5到10年的时间里,进一步增强学院综合实力,提高科研、人才培养和为地方经济建设以及国家海洋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建设,实现发展总目标,即使经济学院成为支撑青岛乃至山东省地方经济建设的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成为一所国内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经济学院。 地址:市南区香港东路23号
本文地址:http://docs.55xw.net/show-7649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职业教育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职业教育网
推荐文档
- 11.铝离子化学式(铝离子化学式怎么写出来的)
- 12.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怎么样,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收费标准
- 13.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预测往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流程)
- 14.中国冷门好大学有哪些,适合捡漏的冷门大学名单
- 15.think的过去式是什么怎么用
- 16.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2)
- 17.幼儿园卫生保健学期工作总结(19篇)
- 18.往年上海十大最好中专学校,上海中专学校排名
- 19.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考公务员报什么岗位)
- 20.最新场地租赁合同电子版(五篇)
- 21.2023国考时间预测一般在几月份
- 22.往年吉林工商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
- 23.历代苹果手机型号及发布年份,苹果历代手机型号
- 24.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学校?是几本?在全国排名多少?
- 25.往年今年60岁属什么的和怎么提升财运(59岁属什么的今年怎样注意什么)
- 26.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小孩写作业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 27.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有什么专业)
- 28.鬼畜区之王比利海灵顿去世,比利海灵顿为什么摔跤
- 29.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报名条件、招生要求、招生对象
- 30.otto为什么叫电棍(otto什么梗)
- 31.2025广西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含2020-2025历年
- 32.3+4的学历是什么
- 33.红米note11Pro怎么打开NFC,红米note11Pro的NFC功能怎么开
- 34.纪念红军长征油画图片精美好看唯美
- 35.count on是什么意思
- 36.私立和民办学校的区别
- 37.往年天一大联考高三六联各科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持续更新)
- 38.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15篇
- 39.高中生对老师的感谢语,感谢老师怎么说
- 40.六一儿童节汇演主持稿 六一儿童节表演主持稿(三篇)
- 41.晚会主持人节目串场词(十五篇)
- 42.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贾宝玉)
- 43.供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供的多音字组词语有哪些)
- 44.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课例(九篇)
- 45.往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学制一览表
- 46.研究生报考官网站(往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
- 47.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怎么样_就业方向_主要学什么
- 48.如何自动生成目录-如何自动生成目录和页码
- 49.最新蓝鲸的眼睛读后感100字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450字(6篇)
- 50.2023南方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 51.2023年清明见闻作文50字 清明见闻作文500字左右(三十篇)
- 52.全国军校排名2023最新排名 中国十大军校排名表
- 53.数学与应用数学冷门吗?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 54.2023东华大学艺术类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 55.2023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费多少钱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 56.英语连词成句的小窍门
- 57.qq个性签名骂人的话
- 58.中国医科大学2023年招生简章
- 59.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含宿舍图片)
- 60.广州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 51.校企合作助力职业教育升温
- 52.第45届世赛新增项目省选拔赛即将启动
- 53.青岛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开放教育招生简章
- 54.烟台举办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 55.适合职业教育的七种教学方法
- 56.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 57.济宁工业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德技双高
- 58.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 59.山东首批技工教育特色名校、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揭晓
- 60.高考落榜生的选择,高考落榜怎么办
- 61.2022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有哪些学校
- 62.电子商务专业可以从事那些工作?
- 63.初中生毕业去菏泽哪个技校好
- 64.聊城市化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
- 65.2022年淄博中小学什么时候放寒假
- 66.山东高考大学本科提前批分专业计划变更信息
- 67.山东高考赋分如何计算
- 68.蓬莱高级职业学校2022年学费、收费多少
- 69.山东可以读美术影视与动画(动漫制作方向)专业的职校有哪些
- 70.东营科技职业学院航空学院都拥有哪些培训以及就业联动体系?

